第(2/3)页 “可四弟不过七岁之龄,虽然聪慧,又如何能驾驭得了那些勋贵悍将。” “再则,四弟也不知从哪里听了别人的妖言,定要加征商税……此事……” 他轻轻叹息,言语间颇有爱之深,责之切的意味。 不愧是表演系的天才。 即使眼前只有自己的心腹黄子澄和齐泰,并无外人,仍不忘表演血浓于水的温馨亲情。 “天子之位,乃上天授之,难道还能相让不成?” 黄子澄斥责道:“皇长孙存仁义之心,重感情,这是好事。但大位之争,事关江山社稷,万不可存妇人之仁。” 朱允炆本就没有相让之意,只不过表演一下仁义之心,当即顺势拱手道:“黄先生说得极是。” “眼下的局面,皇长孙所要做的,便是稳坐钓鱼台。” 黄子澄道:“陛下若是直接立他为太孙,则朝野上下,必群起而反对。” “可眼下他屡立奇功,最近又进献“燧火枪”,于国有功。” “处置泉州蒲氏一案,应对得当。又有诗名惊天下,陛下嘉奖有功,封他为王,是应有之义。天下臣工,满朝文武,都说不出反对的话。” 黄子澄对于治国打仗,丝毫也不擅长,但分析起朝廷上的政治斗争,却是颇为拿手。 洪武一朝,大明的政治格局,最重要的,无非是两股势力。 一是文官集团,二是勋贵集团。 表面上看起来,勋贵集团的势力更强,文官集团只能夹起尾巴做人。 但实际上,朝廷的官,终究要读书人来做。 经过二十余年的科举,文官的势力已遍布朝廷以及各地方官署。 润物细无声。 文官集团正慢慢的渗透进了朱明朝廷的各个角落,这种影响力,才是最恐怖的。 朱标还在世的时候,他所代表的,是勋贵集团。 朱标身为太子,又监国十几年,本身就是最大的勋贵。 但朱允炆不一样,朱允炆的母亲吕氏,乃是文官吕本之女。 朱允炆自然也被文官所看重。 朱雄英死后,在文官集团的帮助下,朱允炆早已以皇长孙自居。 若是朱标不死,将来继承大位,朱允炆还是会被立为太子。 如此一来,文官集团在他身上的投资,自然会得到回报。 朱标一死,这一进程更是可以大大加快。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