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九章 后事余波,真正算的是人心!-《我才七岁,老朱你让我监国?》


    第(2/3)页

    说到底,老朱还是一个以江山社稷为重的人。

    他对自家人虽然十分维护,却也不会超出必要的限度。

    朱樉死了。

    莺儿总算可以瞑目。

    朱允熞并没有亲自去莺儿的坟前拜祭,告诉她报仇的事。

    在眼下这个当口,他必须要避嫌。

    死者往矣,而活着的人还要继续生活。

    相信莺儿在九泉之下,也能理解。

    祭拜也不急于一时。

    几名杀他的婢女,在行刺朱樉之后,就都自杀了。

    天子一怒,伏尸百万。

    匹夫一怒,血溅三尺。

    几名宫女虽然地位低微,却是朱樉身边之人。

    朱樉连身边人都虐待,有如今的下场,也是咎由自取。

    在定下杀朱樉的计略之时,朱允熞的想法就是简单而直接的。

    让老朱杀他,肯定不行。

    但让老朱斥责他,却很容易。

    甚至不需要向老朱提交任何证据。

    他去朱樉的府上,就是告诉老朱,他怀疑朱樉是指使刺客行刺的真凶。

    老朱果然这样认为。

    还以为朱允熞手中有证据,只是为了照顾天家颜面,为了“亲情”,才没有向自己提交,向天下公布,让自己下不了台。

    因此,老朱狠狠斥责了朱樉。

    后面的发展,就和朱允熞预料的一模一样了。

    朱樉被斥责之后,加倍的虐待身边的人。

    朱允熞只是轻轻的引导,让婢女能买到“毒药”,就轻而易举的杀死的朱樉。

    而朱樉一死,几名婢女也自杀了,老朱也根本就无心追查。

    高明的计策,并不需要任何繁复的算计。

    真正算的是“人心”。

    朱允熞正是算准了老朱的心,朱樉的心,婢女的心,才定下如此策略。

    看似很简单,实则非常高明。

    那些看似无用的手段,替朱樉求情,在老朱面前一步步引导,乃至对朝臣的反计,对秦王府中情况观察……

    任何阴谋诡计,归根结底,玩弄的都是人心。

    朱樉的事,让朱允熞慢慢改变了想法。

    朱允炆若是继承大统,对他来说,就是一個巨大的悲剧。

    反过来,如果是老朱立朱棣为储君,让他当皇帝,那朱允熞的处境,就真的好吗?

    一开始的时候,朱允熞确实是这样想的。

    朱棣没有经过靖难之役而当皇帝,他没有必要对付自己这个侄儿。

    但现在,朱允熞已然改变了想法。

    将自己的命运,寄托在别人身上,终究是靠不住的。

    此次朱樉指使人刺杀朱允熞,朱棣肯定没有参与,但他真的就毫不知情吗?

    还是说,他其实早就听到了风声,或者预料到了事情有可能发生,故意听之任之呢?

    若是朱允熞身死,事后再查出是朱樉所为,那对朱棣而言,就是一石二鸟之计。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