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美丽草原孔雀屏-《草原有座蒙古包》


    第(2/3)页

    “啥啥啥,‘傻’你不往‘尖’长。唉,你这耳朵算废了。”额尔德木图嘟囔了半天,又大声说,“你给我搬个凳子,把这簸箕放上面。要不我撅着挑,窝气!”

    娜仁图雅听明白了,说:干点活儿事儿不少,我这就去拿。我一会儿再把沙发给你扛过来!

    娜仁图雅往院里走了,额尔德木图被她抢白得直立立眼睛。

    老两口就这样,互相抬杠也成了生活中的一部分。就是一种乐儿吧。

    …………

    沈福骑着摩托车带着一家人往牧点奔去,“突突”的马达声在草原上传得很远。为了安全考虑,沈福开得并不快,即使这样与勒勒车相比那就是“神速”了。

    快有快的便捷,慢也有慢的享受和风景。总之,快慢都在心境。

    勒勒车“吱吱扭扭”的翻上了一道较高的山梁,阿吉奈停住马,顺手捡起几块石头扔在一个大大的“石头堆”上。马托娅拉着儿子下了车,从兜里取出几块奶豆腐,递给儿子三块。阿斯根接过来就要往嘴里放,托娅一把拉住,说:你个小馋猫儿,不是给你吃的。

    阿斯根不解地看着妈妈,问:那干什么呀?

    托娅:是祭敖包的。

    “敖包?”阿斯根越来越不懂了。

    “那就是。”托娅指向那个“石头堆”,她拉着儿子向敖包走近,接着说,“学着妈妈怎么做就行了。”

    托娅带着儿子围着敖包顺时针转圈儿,每转一圈儿便将手里的奶豆腐向敖包顶上扔一块。阿斯根也学着妈妈的样子做,他力气小,第一次没有扔到顶上,托娅鼓励他做得已经很好啦。第二次,他运足了气,尽量挥舞手臂,终于扔在了最顶端。阿斯根拍手笑了起来,站在勒勒车旁望着母子二人的阿吉奈一直笑着,眼神里流露的是满满的爱怜。

    草原上的敖包最初是道路和境界的标志,起着指路、辨别方向和地域界限的作用。因为草原广阔且少有高大的树木、成片的树林,更缺少可以辨别方向的参照物,敖包的作用就显现了。古书中曾有这样的记载“游牧交界之处,无山河以为识别者,以石志……”,这里“以石志”说的就是来往牧人你扔一块石头、他加一块石头,久而久之就形成了可作为标记的“石头堆”,这就是敖包了。

    敖包在草原上随处可见,成为游牧文化的一个重要象征。遇到敖包要下马、下车祭拜,已经深深扎根在每个蒙古族牧民的心中。

    托娅带着阿斯根围着敖包转了三圈儿,然后双手合实拜了三拜,这才坐上勒勒车,一家三口继续赶路了。

    小孩子的世界满是好奇。阿斯根问:妈妈,为什么要往敖包上扔奶豆腐啊?

    托娅耐心地解答:那是一种祭祀。敖包是我们蒙古族人的山神和路神,保佑我们平安,保佑我们在草原上不迷路,能找到家。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