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 如何培植儿童的心理-《少有人走的路》


    第(3/3)页

    为儿童制作有益的电影本应当多,但现在却还很少;不过因儿童读物的改革,现在儿童知识的增进已经比从前进步多了。城市儿童可以得到郊游的机会,幼稚园已经不是一种奢侈品,而是国立学校之一部分;这两种都能使儿童得到良好教育。然而儿童应当与自然界接触,学习自然知识,这仍旧是一种最实际最重要的教育。

    儿童的天性总是没有变改的,他由他天生的意志和兴趣去行事。譬如男孩子你可以不必告诉他汽车是如何造的,因为他自己天生的观察力已经看出车辆上每一点微细的地方了。从一个玩具店可以看出儿童的嗜好和趋向。但是户外和野营生活比玩具更好,因为这是实际与自然接触。

    我们很容易误认心理学为现代大学所读的课程,或专讲理论,而与日常实际生活无关。其实心理学在我们如何生活和我们如何去得到一种有规律的生活是互相密切联系的。对于儿童由他们在活动中领导他们的心智,没有比这再好的办法了。

    指导儿童心智的规律

    以下七条规律,是由一个著名研究儿童心理学家所举出的。这些规律可以作为儿童训练的指导,是应当每日都实行的。

    第一条:每个小孩应当能尽情自由,发展他的愿望,在玩耍和工作上应当活泼,能表现自己的情感,能卫护自己,能冒险,能处理事情,能寻求,能满足自己所需要的欲望等。这一切只要有充分的休息,十足的睡眠,便可以得到。

    第二条:每个小孩也应当训练如何约束自己的冲动,与别人合作,能服侍人像自己被人服侍一样。训练儿童约束自身应当用开导的方法,不可无理地压制,不要阻塞他们的精力,而是要使他们的精力有组织有系统地用于正途上。

    第三条:每个小孩应当对于他应做的事情专心去做。要能在短时间内用心学习,不可耗费时光。时时应当警醒活泼,不应心怀怨恨。每日都是心思纯洁。不可为过去或未来的事情忧虑。

    第四条:每个小孩应当有一种固定简单的工作;决断应当清楚敏捷,以全副心力去对付,不可自相矛盾或烦恼。要使工作成为有秩序的日常程序。

    第五条:每个小孩应当训练如何应付小的困难问题,意外的不幸、困难、失望,在人生的道路上总是免不了的。我们的天性已有许多方法去应付这些困难,问题也是由这些天性的帮助去应付它们。当一个人需要朋友的时候以及想由烦恼中拔出时,他便会要感受到痛苦、惧怕、忧愁、愤怒,种种情感。由训练去应付困难是必不可少的。

    第六条:每个小孩应当和别的小孩一起参与各种活动,如工作、玩耍、吃食,甚至争斗,以及成群结队、交朋友、打假仗等,都是与小孩有益处的,因为这些都是社会的背景。小孩由家庭、学校和玩耍中,而得到吸收和发展的社会训练的机会。

    第七条:每个小孩应当知道他是依靠别人的;应当有人去爱他并被他所爱,有人去看管他,保护他,使他对宗教有信仰,能敬畏天地的主宰,这些不专是在礼拜日便教训他,而是整个星期中时常引导的。

    以上便是伯哈姆教授(prof.burnham)所举的儿童心理健康的规律,他也说去计划这些规律是比实行容易些。使一个小孩的生活去实行这些规律,便是使他走上一条健康、快乐、正当的途径。这些规律还可以提倡一种办事的精神,能有正当的心理和态度去对付工作,以及能得到一种由引导小孩到人生正道而享受的快乐。

    这些规律不仅提醒我们一种好的目标,而且要有好的方法。第一用榜样去训练。一个小孩是爱模仿别人所做的事的,如果别人都安静,他也安静,别人满意,他也满意,别人吵闹,他也吵闹。第二用同情的训练法,不用申斥法;用开导的方法,不用责备的方法。在适当时间内去尽量鼓励赞扬。最后,用动作作为训练,不用空话。教授由动作,学习由动作,因为动作便是儿童的世界。

    至于说到儿童时代的思想方面,他们所想象的世界和所认为的公理,比他们外部的动作和行为更是难于了解。这两方面是一齐发展生长的。如果你要了解他们内心的思想,必须回忆或回复到你的儿童时代,这便是许多人与儿童共同生活感觉兴趣的缘故。以上所说便是每个父母都应当知道的,每个儿童都应当实行的。

    学识和常识是互通的吗

    这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在学校里能够学习的人,对于普通日常生活的一切事务也有好的判断能力吗?书本知识和普通常识互通吗?普通有一种观念以为实际知识和书本知识是两不相关的,不过这很难如此断定。大概学识和常识或许是互相独立的,书本知识既不增长判断的能力,也不摧残判断的能力。

    然而一切都要据你所知道的而定。一个会做生意的人在他的商业情形上,是极熟悉而有正确判断力的。但是在他商业范围之外,他或许有些观念从学者看来是完全不通的。一句西班牙的俗语说:一个最聪明的人在一幢新房子里,是施展不出他的才能的。

    对于这个问题,现在有一个小小的试验。一百个高等小学的男孩和女孩,大约都是十七岁,提出四十句断语,叫他们用自己的意见去判断对或不对。这些断语如:小孩刚生便有善恶的辨别力;掌纹能断定人一生的幸福;女人的智力是不及男人的;用功过度会成为低能儿;礼拜五是一个非幸运之日;有些动物是和普通人一样聪明的。问他们这些断语都是对的吗?还是有些是错的呢?或许别人换一些另外不同的问题,而试验你的判断力——不是肚里装的事实。

    这些题目中有些是极可笑的;有些是不甚对的,有些是说对也可以,说不对也可以的。假如你相信第一类的观念,你的常识分数便很吃亏,相信第二类的观念,便要扣相当的分数,相信第三类的问题,或许扣一点分数,也或许完全不扣。但是在平均结果上看,除了三个儿童得到较完全的分数外,其余都是很不完全的,男孩和女孩对于这些断语的意见没有大的分别。

    如果拿这种同样的题目,去试验成人的男女,结果似乎十七岁的少年比年纪大些的要错得多些。出校的经验有不少补助。女性错的似乎比男性少些。大概的总结是如此:假如你照这些男女儿童智力测验的结果去定他们的分数,你便可以看出他们的常识和学识的程度是相差不多,没有很显著的分别。这种结果并不能解决我们的问题。这不过是一种大略的预测,以为一个聪明的人两方面必定都好的。

    所谓对于某件事一种正确的判断力,是要看你整个的人和你的环境,这是由经验得来的,而非书本上可以学到的。好像你对于政治的观念一样,有些是采取别人的意见。即算对于别人的意见,你还是有选择,在这里你就要辨别力了。我们所要考察的,便是在你尚未判断错误之先,你自己是如何思考的。聪明的人是利用别人的错处而长进。

    最后的结论,我们对于教育可以说比较悲观。在教育方面,我们应当使日常的知识和课本的知识同时并进。充实学识,对于心智的训练还只是做了一步工作。


    第(3/3)页